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智慧食堂来临!学生再也不怕打菜师傅手抖啦!

大洋网讯 在食堂自选区,50多种大江南北的菜品可供自助选择。在无人结算处,一盘盘餐食被自动扫描,用餐者刷校园卡或移动支付,支付过程仅需8秒……近日,广报记者在广东金融学院龙洞校区南苑一食堂看到智慧食堂这一幕。

该智慧食堂利用碗碟形状识别技术实现无人结算的。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让这间食堂辞掉3个打菜师傅,每年减少人工成本14多万元,还助于利用大数据改善学生膳食结构。

■食堂:自选区8秒无人结算

12月29日中午11点30分,来南苑一食堂就餐的学生越来越多。1个月前,该食堂自选区进行了智慧化改造,将原来单窗口打菜售卖变成了餐食自选区,撤掉过去12个窗口上安装的24个刷卡结算机,自选区出口处装了两台无人结算设备。

自选区按7元、6元、5元、4元、3元、2元等不同价格划分出多个窗口,菜品均被较小的碗碟独立分装,菜式包含大江南北50多个品种,有鲜肉类、水产鱼虾类、禽蛋类、例汤类、粗粮类等等,种类丰富、色味俱全,价格也较为便宜。

记者看到,结算机类似于超市柜台,柜台旁竖起一块指示牌,清晰标注了支付流程,柜台面板上则标出了两个“结算区”,结算区上方则分别安装一条杆状扫码器。只要学生将整个托盘放入结算区,只要数秒,就能准确计算出托盘中所有餐食的单价、总价,然后显示在屏幕上,学生可以刷校园卡,或使用微信、支付宝扫码支付,整个支付过程只需要8秒钟,而且并不需要人工辅助。

■学生:“再也不怕打菜师傅手抖了”

对于这样“自选区+无人支付”的智慧食堂,体验过的学生们都竖起了大拇指。“自选区价格标示清晰,过去要走两圈才能打完饭菜,现在一圈下来基本搞定,打菜的时间还节省了一半。”李同学说。

“自选餐厅体验很不错!每一份菜分量都很均匀,再也不用怕打菜师傅手抖了。”另一位同学告诉记者。

“感谢黑科技带来公平。过去师傅既要打菜,又要计价,忙成一团,有时候菜分量有多有少,价钱也偶有算错。”每天都来这间食堂“打卡”的刘同学笑着说,智慧食堂让学生告别了“分量靠勺定、价格靠心算”窗口打菜时代,有了更好的消费体验。

■揭秘:机器长“眼睛”,识别餐碟形状计费

无人自助结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?昨日,记者联系到该无人结算机设备供应方负责人陈晓鹏,他向记者揭秘智慧食堂的秘密。

“这要依赖无人结算机器的视觉识别系统。扫描杆上安装了摄像头,摄像头就像人的眼睛一样,可能够获取、处理图像,能够读懂每一个餐碟形状、菜的内容,并与前期采集、输入的价格表数据进行对比,实现无人计价结算。”陈晓鹏说。

目前,该食堂无人结算机主要通过识别餐碟形状进行计价,每一种形状的餐碟对应一种价格餐食。比如,船型餐碟对应的价格是3元,小号正方形餐碟对应的是4元,圆碗餐碟对应的6元等等。

陈晓鹏说,在餐碟形状识别基础上,公司还开发出了菜式识别系统。“以后直接根据餐食颜色、形状识别每一种餐食,进而实现计价。”

■效用:减掉3个打饭师傅,年省14万

广东金融学院龙洞校区南苑一食堂经理邓春荣告诉记者,智慧市场的改造带了太多改变,一是就餐人数由每天1500人上涨到了2000多人,二是大大节省了餐厅运营成本,主要是人工成本大大降低。

邓春荣说,原来食堂是单窗口打饭售卖,现在是自选餐、统一支付的模式。“过去,窗口后8名人员又忙补餐,又忙收银,一天下来很累。现在不用忙收银了,后台只需4名人员专心补餐就行。”邓春荣说,目前不少学生不熟悉无人结算使用流程,食堂还设置了一个指引人员岗。总体而言,食堂已减员3人,每名工作人员月薪4000元,一年就节省了14.4万元。“过一段时间,这个指引岗还可以减掉。”

该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结算效率。据测算,改造前,每位学生结算用时为21秒/人,改造后,每位学生结算用时为8.4秒/人。“加上学生们很讲秩序,总能做到自觉排队。这就是为什么就餐人数多了,但是食堂并不显得拥挤,反而更加顺畅的原因。”

■延伸:“大数据”餐单辅助学生改善膳食

据了解,广东金融学院南苑一食堂智慧化改造是广东大学生创业项目“智慧食堂”的成果之一。

该项目负责人陈晓鹏说,除了广东金融学院,目前,智慧食堂还将应用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20家食堂,除了食堂,还应用于面包店结算。“现在,已研发出的面包形状识别无人结算机已进驻一些面包店试运营。”

说起广东金融学院的尝试,陈晓鹏告诉记者,在餐碟形状识别之前,曾采用芯片碗碟识别的方式,但是成本太高,后来淘汰这种方法。“一个碗几块钱,碗底加上一条芯片就十几块钱了,而且在使用、洗刷过程中易损耗,后来我们就摸索出形状识别的新方式。”

“以无人结算为特色的智慧食堂,不仅仅局限于食堂,它将串联起学生健康管理、食堂管理等等方面。”陈晓鹏表示,目前,广东金融学院智慧食堂已具有学生健康管理功能,学生每一餐所选菜品名目价格以及所含营养数、卡路里、脂肪摄入量等数据还可发到学生个人手机,每月还根据学生餐单给出膳食搭配改善建议。

文、图:广报记者 肖桂来